村网通总站 总村 563349.nync.com 欢迎您!
在湖北利川市群山之中,一座以孤峰突兀拔起,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在悬崖顶部有一个小村寨,寨顶中部高平,以峭壁深渊与周遭隔绝。村寨不仅惊险无比,寨内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老人如果过生日,必须按照丧葬仪式举办,死后墓葬必须建在客厅内,形成“人鬼同屋”;它叫做鱼木寨。
为何鱼木寨会建在悬崖顶端?
这里为何又会形成独特的人鬼同屋文化?
一
鱼木寨东南距利川市60公里,西北距重庆市万州港50公里,是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的一个自然村。利川是土家族的聚集地,由于地处大山深处,曾经交通十分闭塞,所以境内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土家山寨,鱼木寨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
鱼木寨山体庞大,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寨顶海拔1200米,寨底深谷海拔572米,从寨顶至山下垂直高度600余米。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鱼木寨,进出仅一条通道,即从南边寨颈入,北边三阳关出。南进之地为一山脊,长约50米,宽不足2米,两侧悬崖绝壁,高20余米。
鱼木寨的寨门由巨石修成,建于清嘉庆四年,山寨孤峰挺立。当地人把寨堡叫作“寨颈”。
鱼木寨的四周有三面是悬崖峭壁,崖间稍有缓坡。当地村民为了保护寨内安全,阻断缓坡通路,修了一段石墙和一座卡楼,目前大部分的石墙已被毁。
卡门目前仅剩三阳关、鱼木洞、大岩洞和兵洞4座,全用规整条石垒砌,一般厚在2至3米,高3至5米,长方形门洞。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鱼木寨北面出口三阳关。
三阳关卡门建在鱼木寨后山,三叠悬崖上的一个嶆口处,高5米,宽4米,门高2.3米,宽1.25米。嶆口两旁老岩夹峙,正面绝壁高耸,崖间古木参天,岩下溪涧奔腾。人在卡内不知卡前有路,人行山外不知崖内藏关。卡门前是一段长20米、半截悬空外露的天梯石栈。
二
走进神秘的土家山寨,扑面而来的是宁静而古朴的气息。农家的房屋坐落在天边坡坎,房子结构或木质或石质或木石结合,形成土家特有的居住模式。
建筑并不是这个神秘村寨的最大特色,鱼木寨里独特的“孝文化”,孝文化加上土家传统的祭祀文化,让鱼木寨保存一些古老原始的习俗。在村寨里的绿树丛中田边地角,耸立着一座座古墓,成永高夫妇的合葬墓,是古墓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艺最精湛的一座。
这座古墓后面有一个牌楼,高三层,宽三厢,飞檐翘顶,浮雕满壁,后面就是两夫妇的坟墓。整个墓碑石楼群,恰如一座庄园住宅。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墓葬当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里,也就是说,这里的人和墓同住一个屋檐下。俗称“人鬼同屋”。
老人死后要葬在堂屋中,这种独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目前成永高墓葬堂屋已经被毁坏,但是两边的房屋仍然有人居住,这种门径直通的人居,与阴宅浑然一体的格局,令人叹为观止。
为何这里的墓都如此精美,
而且还要“人鬼同屋”呢?
鱼木寨人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他们把白丧事当作红喜事来办,这是土家族“厚死薄生”思想的体现。无论人生前多么节俭,死后即使穷尽家财、举债度日,也要修建恢弘富丽的墓葬。当然这便是鱼木寨孝文化的一种独特展现,另外一种展现就是在碑刻上。
这里所有的墓葬都有碑刻,石碑高过5米,刻字美观精细,堪称一绝。墓碑石刻体现孝文化,这里刻着《二十四孝图》很多故事,比如“仲由负米养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孟宗哭竹” “杨香救父”,孝文化是鱼木寨人民的精神寄托。
当孝文化遇到土家祭祀文化时,鱼木寨便形成了另外一个独特民俗:“坐活夜”。
“坐活夜”只为鱼木寨独有,这是一种过寿仪式,俗称“红喜”,是在为老者祝寿时所举行的,一种类似给亡人坐夜悼念的特殊庆典。“坐活夜”在老者寿诞前一天开始举行,堂中设灵堂、置棺材,香烟袅袅,红烛高照,鼓乐喧天,狮龙齐舞,十分热闹。
“坐活夜”仪式如下:正寿那天,寿者由其同胞兄弟及妯娌陪同,端坐灵前,接受后辈参拜。后辈披戴红色布帕,俗称“红孝”。除不哭外,一切礼仪与举办丧事相同。
正生之夜,举行寿祭,宣读寿文,讲演寿者生平德行,启迪后人以耕读为本,以孝顺为荣。祭后,大摆筵席,酒菜必丰。吃饭后,饭碗多数被来客带走,俗谓:“端寿者的碗吃饭也能长寿”。不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坐活夜”习俗在鱼木寨消失。
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文化习俗,
它缘何在鱼木寨中出现?
具体的原因历史中并无记载,有的专家推测说,这是因为古代民间,有一种“花甲葬”的传统,老人到了60岁一律杀掉但是这种违背人性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庆贺寿辰的仪式。除了“坐活夜”习俗,在当地的丧葬仪式中,有“做家祭”的习俗。做家祭就是把将死老人,生前的功德记录下来,并公开宣读。这个习俗一般坐活夜时进行,当时你也会在一些墓碑中,看到家祭文。
三
虽然鱼木寨四面绝壁,但是寨内却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这里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环境。
鱼木寨有一个绝险之处,叫做“亮梯子”,每一步之间都是悬空的,这里是当地人进出的必经之路。每一条阶梯,都是将一个石块,一条插入进悬崖绝壁中,一头悬空。
亮梯子的每级之间没有挨拢,走在上面,从梯子空隙往下看就是万丈深渊,因此,在亮梯子上行走,都得是手脚并用,在这里你可以亲身体会到,李白那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含义。
这个亮梯子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你很难想象这么多年来,寨里的土家儿女是如何穿梭往返于这里的。当年的土司占山为王生活在这里,如今的百姓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交通方式。他们每天飞檐走壁,生活在这个险峻的大山上。身背背篓、脚踏栈梯、手抠石窝,上下往来于栈道绝壁之间。
这些栈道把绝壁化为通途,堪称一个奇迹。不仅节省了绕山而行的时间和体力,更是扩大了土家人的生存空间。当然亮梯子还不是鱼木寨最险之处,这里还有一个地方,是三阳关的“手扒岩”,这个用石头做成的台阶,接近了90°。
这里有一个俗语:“悬崖脊上建寨楼,一夫当关鬼神愁”就是形容这个手扒岩的。手扒岩是由一排笔直挖出的新月形小坑,每坑相距大约50厘米,深大约20厘米,共32步。就靠悬崖峭壁上凿出来一排石窝进出寨子。当年鱼木寨的百姓,就是在这条石窝上背媳妇、背嫁妆,往来于寨子之中。
据说古代谭土司马土司连年争战,山下马土司久攻不下。后来马土司想到这寨子四面绝壁,水源是个软肋,于是围而不攻,逼其自生自灭。谭土司为退敌兵,从寨东岩洞口向寨下抛投活鱼无数,有些竟落挂于马土司帐前树上。马土司望鱼兴叹:“欲克此寨,如缘木求鱼!”遂引兵自退。地因事名,“鱼木寨”便成了山寨的名字。鱼木寨固然很险,但是这里进出是极其不便的,
为何土家族先人一定要把寨子建在这里呢?
土家人是由巴人演变而来,他们天生就有一种固险自守的意识,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他们就建造了这样的一个山寨。
鱼木寨现存重要古民居建筑共6处,
它们是:
老房子(又称上老房子,建于清光绪时期,510平方米)、学堂(建于清中期,410平方米)、张凤坪(建于乾隆、嘉庆时期,1620平方米)、连五间(建于民国时期,610平方米)、六吉堂(又称下老房子,建于清末至民国,1000余平方米)、新湾(始建于明,现存为后重修,520平方米)。
鱼木寨一带还有一种特殊的民居:“岩壁居”这是穴居的一种,鱼木寨一带的穴居,多是做在凹进的岩壁中,这里偏岩洞穴多而采光通风好,干燥宽敞,冬暖夏凉。现保存较好,是位于西侧三层崖间的干坝子岩洞,它是鱼木寨“一面坡”式岩屋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