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始兴发现光绪年间围楼建筑合约(组图)

    信息发布者:shenyx
    2016-12-22 00:03:44   转载
    始兴发现116年前的围楼建筑合同
    始兴发现116年前的围楼建筑合同
    铁寨围楼依然可以看出当年建筑工艺之精美
    铁寨围楼依然可以看出当年建筑工艺之精美


       韶关始兴县村史编修工作人员日前在澄江镇铁寨村,发现了一份订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的古围楼建筑合约,当地文博专家称,这是始兴迄今发现的首份古围楼建筑合约。

      始兴被誉为“中国围楼之乡”,“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每个村庄通常都有一座或多座围楼。虽因世事变迁,这些围楼或因风吹雨淋自然坍塌,或遭人力拆除,“幸免于难”的围楼仍有200余座。现存围楼多建于明清或民国年间,规模宏大、风格各异且大多保存较好,成为各村庄标志性建筑物。

      村庄修史,合同重见天日

      为使大量遗落民间的宝贵历史与文化遗产不至湮灭,始兴2013年9月在全省率先展开全县村史编修工作,预计2016年前为辖区内127个村落“著书立说”,铁寨村是其中之一。

      铁寨村群山环抱,出入只有三个要口,先民们看准这里牢固如铁的地形后以此为寨,聚族而居,将村庄命名为“铁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游击队活动的根据地。

      在村干部引领下,记者找到了铁寨村77岁的老人邓华宣,他就是保存百年围楼合约的人。

      老人从里屋拿出合约,称合约是他“阿公”即曾祖父留下的,编修村史时想起自家这个压箱底的“宝贝”,就拿出来展示,这份被始兴县政协副主席、当地文博专家廖晋雄认为具有珍贵历史文献价值的百年合约由此重见天日。

      百年合同,再现建造细节

      这份写在红色纸上的合约,密密麻麻用毛笔写着20余行字迹工整的小楷,字迹仍清晰可辨。因全文没有标点,且夹杂着一些生僻字和异体字,饶是为村庄“修史”的工作人员,解读起来也还有些困难。

      老人指着合约的开头“万世永赖”和另起一行“立请泥水帖人:铁寨邓世熙、世伦、纯茂等今因起造老围一所,共计壹拾六丁,特来请到湖广陈隆超司务承誌起造泥水”的字迹解读称,这明显是一份建筑合约,表明甲方和乙方;再下来“其围大墙周围沉水脚实土贰尺余厚,平地出土贰尺厚,各层收水至顶壹尺厚,围中款式遵照木匠天图起造”则详细规定了围楼建造的尺寸、样式、材料、工艺等。

      邓华宣称,合约后半部分“当日二家三面言定工资食用花银贰百廿陆两正,造成之日工满钱完,二家心愿两无异言”,则说明当时建造围楼的施工费用以及围楼竣工后即付清施工款项的承诺;合约的后面“立笔人邓世熙”便是他阿公。

      处境堪忧,围楼亟须保护

      谈及围楼的现状,老人神色不禁黯然,随后引着众人参观了这座已经116岁的围楼。

      围楼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共有4层,第一、二层是乱石墙体,第三、四层是青砖到顶。部分墙角已坍塌,清明时节,丛生的杂草在破败的墙体上展现出勃勃生机。断壁残垣间细细辨认,依然可以看出当年建筑工艺之精美。

      “当年国民党军队为了围剿游击队一把火将围楼给烧了。”邓华宣指着围楼里一些低矮泥砖房说,木质构件烧毁后,围楼外墙仍然保存完好,村民们便在里面修了这批泥砖房,用来圈牛或堆放杂物。

      老人说,这座围楼如今还能“站”多久都是个问题,“一到夏天刮大风、下暴雨就担心,再不维修说不定哪天就倒了。”

      认养维修,正在逐步推进

      30多年来一直醉心于始兴客家围楼、客家文化研究的廖晋雄告诉记者,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始兴全县曾有400多座围楼,目前仅剩200多座,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份有关围楼的合同。

     “这次铁寨发现的围楼合同,填补了过去始兴民间是如何建围楼的空缺。”对这份百年老合同的重见天日,廖晋雄非常兴奋,“从立约的规矩,到分工、材料、工钱都很详细,为始兴围楼建筑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据了解,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开发现存有价值的围楼,始兴目前逐步推进围楼认养和维修工作。从去年开始,始兴每年拨款100万元,按每座围楼的补助上限10万元,以奖代补,对实施围楼维修工作的认养人进行一次性补助。目前乐胜桃源围楼已被认养且正在修缮,三栋屋围楼、燕翼围三座正在编制维修方案,罗坝镇被认养的廖屋围楼,经过精心修缮,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众多游客。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